东南郊水务管理所的发展与变迁

发布时间:2010-03-01
东南郊水务管理所(前东南郊灌溉管理所)自成立至今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从最初为农业灌溉服务,为工业发展代水服务,发展至现在综合水资源管理、河道环境管理、防汛排水、水利工程建设等多种职能于一身。在安全供水管理服务、改善水环境、建设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篇:统筹调配水源,服务农业灌溉。
东南郊灌溉管理所成立后,主要业务为农田灌溉管理,通过引水、配水、调水等措施,改良农田墒情,为农村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渠系使用过程中,通过逐年修建节制闸、渡槽渡管等渠系建筑物,以及渠道护砌等工程措施改善渠道结构,使两套渠系使用效率不断提高。据统计,在使用高峰期,东南郊清水干渠有渠系建筑物31座,包括节制闸10座,桥15座,涵13座,渡槽3座;污水干渠有渠系建筑物36座,包括节制闸20座,桥10座,倒虹吸1座,吊桥1座,渡管1座,涵3座。灌溉管理所曾建渠首闸房、窑洼闸房、次干零闸房、东五支闸房、西直河闸房、半壁店闸房、四支闸房等多处管理闸房。
自建国至五十年代中期,服务于农业灌溉的水利设施逐年增多。1956年6月,水南庄扬水站建成使用,由高碑店农业生产合作社负责管理,管理机构设在水南庄。1961年5月改建为高碑店(污水)灌区,组建灌溉管理站,设在半壁店村。东南郊灌区于1958年4月建成,由东郊区(今朝阳区)、南苑区(今大兴区北部及朝阳区南部)和通县(今通州区)组建灌溉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十四名成员,北京市水利工程局李友良任主任,三个区县各出一名副主任。十名委员中有通县和南苑区各一名,其余由东郊区委任。管理机构设在王四营村。1958年以前东南郊清水灌区办公地点在王四营乡王四营村内,半壁店污水干渠办公地点在高碑店乡半壁店村,两个单位独立办公,单独调水。其中污水干渠灌溉范围包括:高碑店乡、双桥农场;清水干渠灌溉范围包括:小红门乡、十八里店乡、南磨房乡、王四营乡及通县、大兴亦庄、鹿圈、红星农场部分农田,向南至凉水河,向东延伸至通县北神树地区,有效灌溉面积3.5万余亩。其水源引自护城河,左安门设进水口。灌渠修建后,灌溉水费以亩计征,最多负责63各生产队的水费计量收取。清水干渠始建于57年,正式通水时间为1958年春节后,从左安门进口引护城河水灌溉农田。
1958年两套渠系投入使用后,改良了灌区内农田的土壤墒情,与以前靠天吃饭的情况相比,大大提高了作物产量,各生产队纷纷修建干、支、斗、农、毛渠,使既有的灌渠系统得以完善和补充。1962年6月,高碑店灌区灌溉管理站与东南郊灌区灌溉管理委员会合并。改建后的管理机构称东南郊灌溉管理所,由区农林水利局管理,有职工22人,所址设在王四营村。至1990年,两个灌区控制灌溉面积8.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9万亩。1978年至2001年,东南郊清水干渠还担负着为水源六厂(现为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中水公司)代水的功能,即:自护城河引水至水源六厂,再由水源六厂分配给东郊的化工二厂、有机化工厂等企业作为冷却用水。最大流量为1立方米/秒。
第二篇:顺应改革潮流,谋求自身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原有生产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农村城市化建设规模空前扩大,耕地和农田面积迅速减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所原有的灌溉功能受到很大冲击。2001年3月,由于水源紧张和耕地面积减少,市水利局河湖三所与我所签订协议,停止向我所提供灌溉用水。使用了四十余年的东南郊干渠结束了灌溉渠道的使命。同时,污水干渠的功能也迅速衰减。原有灌溉农田或自行采地下水灌溉,或开发建设,灌溉面积锐减。原有各乡自建灌溉渠道或废弃,或改作他用。自1980年至2002年期间,东南郊灌溉管理所的主要职能也有以灌溉为主要业务向水利工程建设、渠道开发利用等多元化经济转型。1998年,双桥农场改制,经区政府协调,原由双桥农场管理的小寺扬水干渠、污水干渠、大稿沟、南大沟四条排、灌沟渠移交给我单位管理。至此,东南郊灌溉管理所的职能也向综合灌溉管理、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等多种业务综合体转型。在这期间,我单位性质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编制27——32人。人员结构复杂,除在编人员外,还有部分临时工、社员工。主要收入来源由水费收入转为水利工程建设收入,经济状况曾一度滑坡。改革开放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灌溉任务减轻,经济收入也不断降低。在这时期,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工程建设资金。同时,由于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沿河道排水、排污点增多,管理排水排污是这时期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篇:扩充业务领域,热忱服务社会。
2002年,北京市朝阳区东南郊灌溉管理所正式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东南郊水务管理所。主要业务发生转型,由原来的灌排为主向水资源管理、防汛、河道管理等多方面业务扩充。从管理向服务过渡。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水务所除管理辖区内六条排水沟渠(横街子排水沟、东南郊干渠、半壁店污水干渠、小寺扬水干渠、大稿沟、南大沟)外,还负责辖区八个乡(小红门乡、南磨房乡、王四营乡、十八里店乡、黑庄户乡、豆各庄乡、官庄乡、三间房乡)的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管理。
一是2005年至2008年期间,围绕局提出“清水朝阳”建设目标,我所为了响应局党委清水朝阳建设要求,针对辖区内水利工程设施进行了垡头地区防汛工程、东南郊干渠(北工大橡胶坝及下游治理)工程、大稿沟五期治理工程、“562”工程之横街子截污工程主要工程、清洋河治理工程、垡头地区雨洪利用工程、坝河治理工程、北小河治理工程、东南郊干渠水环境治理工程、萧太后河治理工程、观音堂沟治理工程、亮马河治理工程、豆各庄经济适用房供水管网工程等一系列改建、扩建,完成多项工程项目。并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全面改善水环境,建设宜居城市。2006年8月,区政府要求区属河道统一进行环境治理,自此,河道水环境管理工作正式纳入水务所职能范围。2006年至2008年,我所共计投入资金167.5万元用于所辖河道环境治理,清理垃圾、增设护网、绿化河坡,使沟渠、河道景观大为改善。截至2008年底,我所河道保洁范围包括:水面保洁面积:334310平方米,河坡绿化养护面积:22070平方米,河道管理范围内保洁面积:94300平方米。由区财政拨付保洁费22万元。
二是随着城乡建设规模扩大,沿河违章建设现象时有发生,水政执法工作任务逐步加重,为此,我所设置三名水政执法人员,配合我局水政监察大队处理河道沿线的违章建筑、违法排水排污、辖区内非法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等违法、违章行为。2006年,局组织实施了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我所对自管的横街子排水沟、东南郊干渠进行综合整治。在横街子排水沟四环路内明沟段实施截污管道工程。在东南郊干渠官庄段实施小型污水处理池,集中处理沿线居民排放的污水。2008年,南部调水工程实施,由中水公司引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退水至东南郊干渠,利用窑洼湖调水枢纽,向萧太后河、大柳树沟、东南郊干渠下段补充水源,净化河道。年调水量80万立方米。自2007年起,我所根据自管河道分布范围广、周边情况复杂的特点,试行河道保洁社会化管理,本着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把重点河段的河道保洁委托给沿河的社会单位、村委会等。至2008年底,我所管辖的排水沟渠重点部位已经全部实现社会化管理。水务所的职能也由原来的管理为主转向监督考核为主。
三是统筹规划管理地下水资源,充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2002年在水务局领导下,我所对所管8个街乡200多户企事业单位安装螺仪表,计量收取地下水资源费。目前农村地区逐步实行村民生活用水、乡镇企业生产用水与农田灌溉用水分别安装用水计量设施,从以前仅用螺仪表计量用水量发展到用IC卡水表先消费后用水。用远程监控水表通过监测数据掌握用水单位用水量情况,杜绝浪费水资源情况。水资源费的征收也大幅度提高,2002年征收水资源费二十余万元,到2008年上升到六百五十万元。2005年起,我们对所管辖的8个街乡的300多户地下水用户的水表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统计,并登记造册。对所管上千眼机井进行取水许可证换发工作,做到一井一个取水许可证,并标在电子地图上,输入电脑存入档案,使每个单位增减机井的情况一目了然。2007年,农村管水员队伍建成。我所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水务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在辖区内成立农村用水协会7个,分会67个,聘用农村协管员150人,指定专人负责,建章立制,进行业务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业务技能,让管水员真正的服务于“三农“充分发挥了用水协会和管水员的作用。为今后的水资源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5月,我所在改造办公环境的工程中,在院内修建雨水收集利用工程,把屋面、地面雨水收集储存,用于院内绿化、景观用水。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水资源1500立方米。2006年11月,我所参加垡头雨洪利用工程建设,该工程为水务所辖区内首项雨洪开发利用工程,既缓解了垡头地区的汛期排水难题,又使雨水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四是开发建设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科学管水水平。2005年,我所在局科教信息科的指导、协助下,开发基层水务站信息化系统工程。2007年,又对该套系统进行升级,把基层水务所涉及的防汛管理、水资源管理、河道环境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综合在信息化平台上,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2002年,我所共有电脑3台,仅用于财务和办公室工作。至2009年,我单位共有电脑26台,分配到水资源、工程、河道管理、后勤物资管理、办公室、财务等多个业务科室,办公效率和管理科学水平大大提高。 2009年,我单位接入朝阳区政府专网,为今后便捷办公和高效办公奠定了基础。
 
口述人:
徐 森:男1941年9月生人 ,1961年11月参加工作。工作期间从事水文测量及水费收缴工作,2001年9月退休 。
魏德明:男,1941年12月生人 ,1960年3月参加工作      工作期间从事渠道维护及闸房管理工作 ,2001年12月退休。
孙 俊:男,1943年2月生人 ,1967年4月参加工作。工作期间从事水政、后勤管理工作,2003年2月退休。
赵世鑫:男,1943年8 月生人,1976年2 月参加工作,1994调离东南郊灌溉管理所。曾任东南郊灌溉管理所副所长,2003 年 8 月退休 。
于万山:男,1964年12月生人 ,1990年3月参加工作,从事过灌溉管理、水政监察工作,曾任东南郊灌溉管理所副所长,在职
白建国1972年10月生人,1992年7月参加工作作,从事过工程管理、河道管理等工作,在职。